江苏有“数”——专访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
责任编辑:曌为     时间:2023-02-21     来源:转载于:新华社客户端
责任编辑:曌为
时间:2023-02-21 来源:转载于:新华社客户端
分类: 名家观点
浏览量: 262

  放眼全国,经济发达省份无不在抢占数字经济桥头堡。


d043ad4bd11373f042b9ba5e2a048bf0faed0400.jpeg


  2022年9月30日,在江苏连云港港东方公司码头,车辆和机械等待装船

  2022年11月16日,赛迪顾问发布《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其中的“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显示,除直辖市外,江苏省是所辖城市全部入榜的唯一省份。2022年,江苏省工业增加值达到4.9万亿元,中国工业第一大省地位进一步稳固。两份榜单表明,江苏提出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实是情理之中。

  当前,放眼全国,经济发达省份无不在抢占数字经济桥头堡。近日,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已成“弓箭型”格局,位于沿海之“弓”的江苏,推进“数实融合”建设空间大、动力足、基础牢。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数字转型历史机遇期,加快数实融合将助力我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张立说。


a2cc7cd98d1001e98be4a3f13f05bbe755e7970f.jpeg

张立


“弓箭型”格局

  《瞭望东方周刊》:“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已连续六年发布。六年来,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张立:从全国情况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头部城市先发优势明显、领跑地位稳固。北上深杭广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五位,作为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综合水平遥遥领先。

  二是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追赶势头强劲。以成都、苏州、南京等城市为代表,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差距不断缩小,能否实现多维全面发展、全量资源汇聚,成为跃升关键。

  三是后发城市奋楫赶超,但难度加大。贵阳、南昌、绵阳等部分城市找准优势领域集中发力,在全国数字经济的排名已大幅领先其GDP排名,但更多后发城市面临数字产业选择空间收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等问题,超越难度更大。

  四是区域发展深刻变化,“弓箭型”格局渐成。从2022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空间分布来看,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地区实力稳增,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追赶,串联起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弓箭型”格局。

  沿海之“弓”,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延伸,环海而立,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省市。长江之“箭”,以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连贯东西。上游成都、重庆双城引领西部发展,中游武汉、长株潭、南昌都市圈构成“中三角”,连接东西部地区,推动数字经济从沿海领先地区向广袤内陆辐射发展。中部六省则凭借省会及关键节点城市集聚数字经济优势资源,呈现数字产业崛起态势,汇集了洛阳、襄阳、宜昌等老工业城市,以及赣州、焦作、长治等资源型城市,构成中部之“弦”。

  《瞭望东方周刊》:“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显示,江苏是全国唯一全部城市入榜的省份。聚焦江苏,变化如何?

  张立:事实上,江苏已连续六年成为全国所辖城市全部入榜的唯一省份,且数字经济二线及以上城市数量最多,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且最为均衡。

  整体来说,江苏各城市经济基础扎实、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领先城市力求突破、后发城市积极跟进。

从省内城市结构来看,以25名为一个单位将百强榜划分为4个区间,2020年江苏各区间城市数量分别为3、4、4、2个,2022年分别为3、6、3、1个,可见城市排名分布呈现纺锤形结构,位于数字经济前50名的城市数量逐年上升、纺锤形的重心逐渐上移,这显示江苏数字经济城市结构正稳步优化。


3.jpeg

江苏江阴长电科技封装车间外检作业员在展示检查后的芯片(李响/摄)


三大优势

  《瞭望东方周刊》:2022年5月17日,江苏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提出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江苏具备怎样的资源禀赋?

  张立: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主要体现在空间大、动力足、基础牢三方面。

  一是实体经济根基稳固,数字化发展空间广阔。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通常建立在扎实的经济基础与产业基础之上。江苏经济实力雄厚,2022年GDP达到12.3万亿元,人口规模、制造业规模、货物出口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工业增加值约4.9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3%,均稳居全国首位,制造业发展举足轻重。新形势下,江苏超大规模市场与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消费和产业升级为数实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是江苏竞逐“数实融合第一省”的关键基础性优势。

  二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起步早、先导力量足。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是数实融合的先导力量。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起步较早、规模较大,2022年江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1.3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南京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7408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达4.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无锡物联网、苏州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规模和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前提,也是江苏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的动力源泉。

  三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筑牢数实融合底座。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数实融合提供网络、算力、平台支撑。网络方面,截至2022年底,江苏固定互联网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7211.1万个,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总数达93.6%;累计建成5G基站18.7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达1778个,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为5G行业应用提供扎实基础;南京、无锡入选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国家试点,推动IPv6全场景部署和创新应用水平提升。算力方面,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苏州吴江被纳入“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起步区,为全省提供高质量算力供给、拓展区域算力增长空间。平台方面,已建成4个国家级“双跨”平台、86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超高水平、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江苏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的重要底层支撑。

对标国际领先

  《瞭望东方周刊》:江苏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强?

  张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实现二者深度融合的长远需要。当前,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还存在大而不优、宽而不精的现象,数字技术、产品、服务供给与实体经济升级需求匹配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待建立高质量数字供给体系。

从供给规模上看,目前江苏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智能终端等数字化供给总量虽在全国前列,但与整体经济体量的适配度可进一步加强。

  以工业互联网为例,据赛迪统计,截至2022年6月,江苏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数量约9000家,湖北约5000家,而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5.6万家、湖北约1.7万家,两省工业互联网企业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分别为0.16、0.29,湖北为江苏的近两倍。此外,江苏已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8个,二级节点数量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为8.57,而辽宁上线二级节点32个,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为37.65,是江苏的四倍以上。

  从供给质量上看,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高端工业软件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亦有加强的空间。

  以工业软件为例,我曾多次赴苏州交流,赛迪也作为主办方之一在苏州举办了“2022第二届工控中国大会”,见证了近年来江苏工业软件的快速发展。2022年前3季度江苏工业软件规模已位居全国首位,但目前江苏工业软件发展仍存在基础技术累积不足、市场范围受限等问题。

  工业软件研发周期长、研发迭代速度慢,中高端市场需求难以有效满足,造成市场供需错位。许多软件企业囿于市场风险,研发投入较为谨慎。2021年,江苏软件业企业研发强度为6.0%,而全球最大的CAE仿真软件公司Ansys研发强度为21.2%。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同制造大省发展需求相比,江苏在数字技术产品供给侧的关键技术创新仍需持续努力。

有路径讲方法

  《瞭望东方周刊》: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的实践中,江苏有哪些做法值得关注?

  张立:江苏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开展了政策支持、示范引领、综合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部署。

政策支持方面,顶层设计完备、政策保障有力。近年来,江苏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出发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尤其是2021年底出台的《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全面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提出了十大工程,全方位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并明确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有效投入补助等方式,支持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此外,对化工、水泥、服装等12个行业,研究编制分行业的智改数转实施指南,对于全面推动数实融合既有“指南针”又有“路径图”。

  示范引领方面,多领域开展数实融合试点示范。江苏高度重视标杆作用,培育和认定了一批典型项目、示范企业,推动各领域“头雁”高质量领航。2018年,江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设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目前已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示范车间1639个;创新性开展星级上云企业评定,梯次引导企业有序上云、深度用云。同时,江苏开展了省级大数据、区块链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明确支持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融合应用。此外,还认定了一批省级数字农业基地、省级数字商务企业等,以试点示范牵引全产业链生产和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综合服务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一方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服务和平台供给能力,围绕智能装备、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等7个领域,形成了由近2000家单位组成的服务商队伍,并构建了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以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云服务平台,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转型需求高效适配;另一方面,推行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制造顾问制度,对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并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线下学习会、供需对接活动,依托应用创新体验(推广)中心举办成果展示与培训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指导。

  《瞭望东方周刊》:江苏实践中主要亮点是什么?

  张立:江苏在推进数实融合发展过程中,关键一点在于高度重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支持。

  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超40万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1%。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企业是推动数实深度融合的主战场,但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面临着“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成为掣肘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的难点与堵点。

  江苏在发展实践中,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了政策宣贯,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明确专项资金支持、推出专门金融产品,降低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成本与投资顾虑;开展中小企业免费诊断、提供数字供应业商以及补贴性人才培训等,为企业提供了数字化发展“方法论”。

其中,资金要素的保障性支撑、数字服务及资源的整合、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辅导等多项措施,充分统筹了政府和市场力量,均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4.jpeg

来源:转载于:新华社客户端


点赞人: 曌为  杨妮娜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