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蒋艳:践行高质量发展 谱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王木木     时间:2021-12-08     来源:转载于:中国电子报
责任编辑:王王木木
时间:2021-12-08 来源:转载于:中国电子报
分类: 产业前沿
浏览量: 404

工信安全中心.jpg

编者按: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发布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国电子报约请相关行业专家就三个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深度解读,敬请期待。本期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蒋艳对《“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解读。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软件定义”引领创新、促进转型、培育动能,不断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十四五”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立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贯彻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方案。

一、高质量发展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软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十四五”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处于新的时代坐标,具备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

        立足国内,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入结构优化、快速迭代关键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方服务业顶层设计持续加强,逐步形成完善政策体系,产业实现平稳快速发展,规模效益快速增长,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融合应用日益深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业发展的韧性和潜力全面显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体系、广阔市场空间、高效动员体制等方面彰显发展优势,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长板加速构建,具备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基础条件。

        放眼国际,发达国家纷纷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重塑全球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深刻影响国际产业分工和力量对比,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国关注和博弈的焦点。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明显增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强化了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加剧了各国围绕产业主导权的竞争和博弈,保障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任务艰巨。

       面向未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应对全球软件产业格局重构带来的新挑战,面向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新需求,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使命,不仅要继续担当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更要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我们必须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系统谋划、真抓实干,继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大国大市场优势,坚决打好关键软件攻坚战,推动软件产品、软件企业更多地在价值链中高端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逐步从技术、标准、市场的模仿者、跟踪者、后发者转变为赶超者、创制者、引领者,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加强战略部署,在生态建设和发展环境上,狠下功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竞争力的“高端突围”。

二、把准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规划》把握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呈现了“四大”亮点。

      一是通过“补短板、锻长板、优服务”提升软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规划》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软件产业链的概念,对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进行了分类。针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支撑软件、设计仿真类工业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短板弱项加紧技术攻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增强关键软件产品供给;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具有一定并跑、领跑能力的领域加紧前沿技术布局,强化产业应用,锻造长板优势。从全产业链维度,提出要优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增强软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突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生态培育”的产业发展规律。《规划》深刻把握软件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好软件是用出来的”发展理念,强调重大应用、重大工程对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强调用户单位、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要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深入推进基于整机的“软硬协同”、以应用为牵引、上下游产品适配优化的“产用协同”,脱胎于开源模式的“创新协同”,由骨干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协同”,以及基于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名园的“空间协同”,推动软件产品在应用中迭代升级,全面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三是紧跟开源发展、“软件定义”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开源以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为理念,集众智、采众长,促进多方协同和技术迭代演进,推动产业生态完善,已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主导模式。“软件定义”通过拓展产品的功能,变革产品价值创造模式,赋予企业新型能力,催生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也已成为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变革、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规划》针对开源生态构建、“软件定义”创新应用培育作出大量任务部署,将有力支撑我国软件产业在新的赛道上抢占发展先机。

      四是强化软件价值导向。我国“重硬轻软”现象依然严重,软件价值失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国内软件业务收入占信息产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软件市场价格长期受抑制,对软件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制约,也影响到产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为此,《规划》在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中均提出要提升软件价值,通过建立软件价值评估体系、完善软件市场机制、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等,不断强化软件价值导向。

三、谱写“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新篇章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软件全产业链升级。针对我国关键基础软件领域存在的缺乏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供给短板明显等问题,突出关键软件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风向标作用,着力稳固上游、攻坚中游、做优下游,做好工程化攻关,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快锻造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长板领域,推动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

      二是夯实产业基础,全面提升产业保障能力。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广,积极吸纳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建立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协同推进机制。加快制定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技术标准、评估测试标准。完善软件价值保障机制。建立推广软件价值评估体系和软件成本度量标准,开展软件价值体系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工作。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完善软件和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估体系,强化软件评测和质量保障能力。深化供应链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三是深化协同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重点行业示范作用,形成国家支持、行业创新、相关领域积极配合的创新机制。以大型软件系统建设为牵引,指导软件行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贡献原创成果为导向,推进完善攻关项目的全流程评价。

      四是推进融合发展,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以行业应用为牵引,核心业务场景为突破口,深化软件在制造业、建筑、能源、金融、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以地方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促进关键软件供需对接、深化应用、优化迭代,形成地方优势产业链,激发经济利益增长与核心技术突破的良性循环,为数字经济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是多方共建共享,全面打造生态竞争优势。坚持以开源作为软件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支持开源基金会、托管平台、开源社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开源项目培育。加快建设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公共服务国家平台,实现与地方平台的协同共建,建立覆盖全国的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名园,强化产业特色定位、价值聚焦和内容差异,形成发展合力。


作者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蒋艳

编辑丨连晓东

美编丨马利亚

来源:转载于:中国电子报


点赞人: Eileen  麦田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