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这才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的短板!
责任编辑:zZ     时间:2021-04-16     来源:公众号:云创造物
责任编辑:zZ
时间:2021-04-16  来源:公众号:云创造物
分类: 观点评述
浏览量: 294

对于中国工业来说,工业软件岂止是短板,已经是「断」板了,是「断」命之板。一边是差距增大,一边是国际顶级 CAE 公司一年研发 = 我国 15 年的全部投入。当许多人都还在沉迷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概念如果脱光了一层层衣服,最内核的就是工业软件。发展自主的高端 CAD、CAE 软件,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心中认定的不可能之事。

一、中国制造业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有人说,是芯片。

2018 年 4 月,受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拒绝令影响,中兴主要经营活动因缺少关键「芯片」已无法进行。自此,引发了关于我国核心技术的全民大讨论。

而此刻中兴恢复生产了,芯片解禁了。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尽管中兴每年进口六七十亿美元的芯片,但如果将采购名单上不过数百万的电子设计软件被停用,那上百亿的芯片都不过是硅土。

这是工业软件的厉害之处。而这才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的短板。

当智能制造和工业 4.0 的目标越来越聚焦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厂和数字运营服务的时候,「数字建模和仿真」 再次成为一切数字化工业背后的明星。研发设计领域最为重要的两个软件工具,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 CAE(计算机辅助仿真),成为中国信息化最熟悉、然而现在看去却是最为瘸腿的工业软件。

此一刻,我们发现,中国在数字建模与仿真领域的建树,跟国外工业软件相比,简直渺小到不值一提。

中国的工业设计软件,曾经走过什么样的历史?

二、一段艰难起步的小日子

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人对工业软件的认识几乎是零。伴随着昂贵的 IBM 大型机、VAX 小型机、Apolo 工作站的引入,上面附带的某些 CG、CAD 软件,这样工业软件算是崭露头角。

最早能引进这些昂贵的计算机硬件的有实力的研究所或高校,也就由此开始了模仿和开发工业软件的征程。当然早期开发的软件,大多数是二维 CAD 绘图软件,能开发三维造型软件的单位比大熊猫的数量要少两个数量级。

曾经有过一段还算不错的小日子。从「七五」到「十五」(1986-2005),国家对于国产自主工业软件一直是有扶持的,当时主要的扶持渠道是国家机械部(机电部)的 「CAD 攻关项目」、国家科委(科技部)的「863/CIMS、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国家机械部、国家科委早期重点支持的是二维 CAD,后来发展到简单实用的「两甩」(即甩图板、甩账本)。对于技术难度不算太高的二维 CAD 的扶持,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出现了高华 CAD、CAXA 电子图版、开目 CAD、浙大大天 CAD、山大华天等一批软件产品。即使在开发难度比较大的三维 CAD 领域,也出现了北航的熊猫 CAD 系统(后来的金银花)等。

此后国家机械部逐渐淡出对 CAD 的支持,而由国家科技部接手,彼时 863 项目声名大噪,国产 CAX 软件公司也跟着颇有斩获。一个二维 CAD 软件小阳春的局面呼之欲出。

而在 CAE 领域,也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大好开局。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北航、清华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和科研人员开始做相关的软件开发。这些人中,以唐荣锡、孙家广、梁友栋、周儒荣为代表,成为国内第一代从事 CAD 软件开发的标志人物。随着 CAD/CAE 软件在制造业的推广普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连理工等一批高校和中科院、航空航天等一批院所先后开展 CAD/CAE 软件自主研发,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包括中科院的飞箭、郑州机械所的紫瑞、大连理工的 JIFEX、中航的 APOLANS、HAJIF 等商业化和大企业自用软件。

一时间也是热闹。

三、一次悄无声息的 CAD 调包

从「十五」和「十一五」开始,科技部对研发设计软件的重点支持,转到了三维 CAD。而在「十二五」(2011 年)以后,中国的信息化开始走两化融合的道路,该工作转由工信部负责,863 合并到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中,科技部也不再分管信息化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由于工信部并不对认为属于基础科研的工业软件研发进行补助,国家对三维 CAD 研发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了。

工信部从分管工作而言,是不能直接以资金支持企业研发的,只能通过搞两化融合支持企业上信息化,通过试点示范和两化贯标等方式,给企业补贴,重点支持对象是制造业企业。国产工业软件研发公司则基本得不到直接的支持,变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苦孩子。通过企业应用拉动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制造业信息化的普及,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但它也带来的一个间接的后果,即:国家补贴的大量两化融合资金都去买了国外工业软件。

如果从 CAD 产业发展来看,可以说 CAD 被无声无息地被调包了。

自此以后,近十年来,国家部委层面几乎再也没有明确的资金投入支持国产自主 CAD/CAE 软件了。

《自主 CAE 涅槃》一书中提到,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 CAE 发展也是自成一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随着 CIMS 如火如荼的发展、带来的并非是自主工业软件的崛起,而是国外工业软件的长驱直入,而随后两化融合的大举投入,国外工业软件愈加兴旺发达,此时正是三维 CAD 开始勃发,CAE 开始更加发力的时候,中国自主软件则步步后退。在高端 CAD 领域,PTC、UG(现在属于西门子)、CATIA 已经确立了垄断的位置,中低端的 Solidworks、Autodesk、SolidEdge 则牢牢把手。

中国的 CAD、CAE 都溃不成军。以 CAE 为例,当年一款飞箭软件以其独到的有限元仿真语言,独树一帜。但在多年寻求商业化而无果的境遇下,目前尽管已经更名成元计算,但仍然尴尬地挣扎着,空有好技术却被搁于冷仓。

而在最近几年,当工业 4.0 变成德国的国家名片,智能制造到了举国热浪的阶段,人们重新认识到,工业软件在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曾经有过起步发展的 CAD/CAE 软件,却早已经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德国的工业 4.0

四、一份不曾上交的答卷

美国的国家战略一直把「数字化建模和仿真」作为核心战略。美国几乎每年都有新报告,递交到美国高层,反复强调「建模与仿真」的技术。这也得到美国政府积极的回应和普遍的重视。

几十年来,美国产业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呐喊,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行动,从 1995 年开始加速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创新战略,到 2005 年布什的报告提出计算科学,到 2009 年依靠建模和仿真,到 2010 年高性能计算谈到建模和仿真,以及到现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都是在围绕着工具模块化和开放式的平台。

2014 年美国总统科技委员会确定的 11 个关键领域有一个打分,根据对国家的影响等指标,这其中,可视化、信息化和数字制造是三大关键领域之一,这里面都是围绕着数字化建模和仿真。而在最新的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 NNMI,跟智能制造最相关的两个创新中心,一个是数字化的设计与制造,一个是清洁能源的智能制造。无论是国防部牵头,还是能源部牵头,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数字化建模和仿真这个核心技术。

然而在中国,核心自主工业软件,从来未曾得到高层的重视。

一晃多年过去,直到去年,「中兴事件」意外捅开了一个窟窿。芯片的重要性,软件的重要性,终于成为裘衣鲜鞍下面的黑窟窿。

五、刻骨铭心的工业误判

工业软件的本质是工业品。

它从来都是工业的结晶,而非 IT 的产物。工业软件是工业化长期积累的工业知识与诀窍的结晶,是工业化进程的不可缺少的伴生物。而在中国,很多时候,它却被简单地认为更多是 IT 软件属性,跟其他管理软件、甚至互联网一起发展。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判。

而且,这个误判对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致命的误伤。如今西门子、GE、施耐德等工业巨头都在拼命并购软件,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公司。仅就代码行数而言,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不是微软,不是 SAP,而是制造业的翘楚、全球最大的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时至今日,每一件工业品,几乎都是工业软件的结晶,每一台装备,离开了软件都不能运行。但是,每一种国外工业软件里面究竟有什么,却是谁也说不清。

这是一个失控的数字世界。貌似强大的「中国制造」,恰恰就是站立在失控的世界工业软件的数字之颠。

对于中国工业来说,工业软件岂止是短板,已经是「断」板了,是「断」命之板。当许多人都在沉迷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概念如果脱光了一层层衣服,最内核的就是工业软件。

更可怕的是,人们连呐喊的力气都没有了。发展自主的高端 CAD、CAE 软件,已经成为人们心中认定的不可能之事。

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正在向智能制造迅速转型。中国制造业缺少核心工业软件,将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长悬于中国制造之项顶。没有自主核心工业软件的支撑,中国制造强国只能是一梦之醉。


来源:公众号:云创造物

sky  回复 2021-07-14 10:10:02
没有自主核心工业软件的支撑,中国制造强国只能是一梦之醉。
zZ  回复 2021-05-31 22:13:36
没有自主核心工业软件的支撑,中国制造强国只能是一梦之醉。
守拙  回复 2021-05-29 13:53:18
棒!
回复:

Copyright © 2021 .长沙麦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015126号-2
联系我们